实践队员在束滨霞采油厂合影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参观束滨霞采油厂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参观赵奇峰工作室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在党课结束后的合影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在赵奇峰工作室的合影 刘嘉宁摄
为探寻石油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弘扬新时代石油精神,8月6日,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石韵遗珍实践队赴中石油辽河油田设计院,欢喜岭采油厂束滨霞采油站、赵奇峰工作室开展调研学习,全面了解了辽河油田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深刻感悟了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与时代担当。
在辽河油田设计院,党校老师张世荣以参与辽河石油会战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生动还原了辽河油田会战那段峥嵘岁月:从1975年高3井发现深层稠油油田,到老一辈石油人冒着零下20℃严寒开展蒸汽吞吐试验,再到攻克超稠油开发世界难题,一代代辽河石油人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铸就了“油稠人不愁”的精神丰碑。
在束滨霞采油站,站长董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全国劳动模范束滨霞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作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束滨霞从一名普通采油女工成长为油井“华佗”,她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先后摸索和创新了采油站管理“六法”。随后,实践队深入采油作业区,观察抽油机运行与集输工艺。董娟介绍,针对老油田“三高两低三多”难题,采油厂采用“一井一策”分类管理法,将油井按产量划分为A、B、C三类,通过“七个一碰泵操作法”等创新工艺,使稀油井检泵周期延长40%,单井年增原油5吨。站点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和高效的工作流程给实践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赵奇峰工作室,工作人员向师生们介绍了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针对当前行业创新攻坚进入瓶颈期议题,工作人员结合辽河油田油品粘稠度过高等具体案例,生动分析了在生产实践中,针对具体难题精准发力、靶向创新,对突破瓶颈制约、激活发展动能具有关键推动作用。
本次实践调研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历练,更是精神与信念的洗礼。通过与辽河油田先辈的交流,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石油人“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使命担当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切实增强实践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记者:刘嘉宁、杜威、张宇琳、席佳颖 责任编辑:韩栋庭 审核:王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