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石油工业韵律,促进遗产创新发展——石韵遗珍实践队赴辽河油田设计院调研学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08浏览次数:0

实践队赴辽河油田设计院参加座谈 刘嘉宁摄

杜维华作建筑学专业学习经验分享 刘嘉宁摄

姚磊为实践队员讲解幸福小区设计思路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参观石油小镇展览 刘嘉宁摄

实践队员参观石油小镇 刘嘉宁摄

为深化石油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认知,推动石油工业遗产保护与专业教育融合,88日,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石韵遗珍实践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辉带队,赴辽河油田设计院交流学习,并参观盘锦市幸福小区及石油小镇。中油辽河油田设计院副总经理王宁建筑结构一级工程师姚磊等设计院骨干参与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工程师杜维华系统回顾设计院发展历程,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夯实基础、崇尚设计;二是要拥抱新技术、享受设计;三是要积极地与社会接轨。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他强调需兼顾历史真实性功能适应性,并提出“建筑结构加固-文化符号提取-空间场景重构的三维保护框架。随后,建筑系主任李佐龙、专业教师戴昀以“石油工业遗产的创新再生与价值重构”为主题,结合辽河油田作为“中国第三大油田”的产业背景,系统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协同路径,并与辽河油田设计院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为石油工业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初步方案。

在幸福小区,实践队实地调研工业遗产活化利用路径。姚磊以盘锦市“幸福小区”为典型案例,从规划理念、建筑创新、社区营造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了该小区在功能布局、空间设计、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突破性实践,揭示了其在上世纪成为东北地区“宜居标杆”的深层逻辑。姚磊的细致讲解让实践队员深受启发,队员们考虑通过功能置换、景观再造与记忆符号植入,将石油文化基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实现工业记忆与民生幸福的有机统一。

在石油小镇,工作人员通过历史绘画明信片展等方式,追溯小镇工业辉煌,实地考察上世纪建设的职工住宅、厂房等建筑群落。实践队员们结合专业视角,就空间重构、历史元素保留等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期待通过建筑赋能,助力小镇从资源型社区向特色文旅目的地转型,书写时代变迁下的城市更新新篇章。

此次调研以"专家指导+实地考察"形式,推动实践队成员从理论认知迈向实践应用。实践队员将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投身学习工作中去,为工业遗产保护与能源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刘嘉宁,杜威,张宇琳,席佳颖  责任编辑:韩栋庭  审核:王加胜